无障碍    |   

唐尧圣地 李氏故里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县情  >  历史文化

历史文化

来源:政府办 时间:2023-09-12 字体:【  

  隆尧县历史文化悠久,境内文物古迹众多,现有国保单位1处(唐祖陵),省保单位4处(柏人城址、隆尧碑刻群、尧山南城门、任傲墓)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(隆尧秧歌戏、隆尧招子鼓、泽畔抬阁),省级1项(尧山文化)。

  (一)文物古迹

  1、尧山文化。尧山位于隆尧县城西6公里处,总面积10平方公里,据《帝王世纪》、《城冢记》与《大明一统志》记载:“尧封唐侯所都之地”。据《康熙志》记载:“尧始封于此,因以名山”。历史悠久,文物众多,主要遗存文物包括:尧帝庙及庙碑、龙王庙、彦琮法师墓、赵渔题字,隋代隆胜寺、唐代宣务山石窟,包括三大窟龛、六壁造像3500余尊,窟前有释迦涅磐像(卧佛)、准提千佛塔和五代隆胜寺,明代三天阁、书房楼、三官庙等。自明代起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庙会,360多年来经久不衰,通过历代官员、文人、民众的各种祭祀、朝拜活动,形成了独特的尧山文化。2007年,尧山文化被命名为“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

  尧山石灰石资源总储量约为2亿吨,开采时间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,90年代中期随着奎山、金隆等水泥企业的建立和机械设备的应用,开始进入大规模开采时期。经过20多年的开采,目前石灰石储量已不足8000万吨,现在每年的开采能力约为600万吨。据此测算,再有十年左右的时间,全部石灰石资源既可开采殆尽。

  为保护好尧山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,去年12月,省文化厅领导到我县就尧山保护开发进行了调研指导,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,我县初步确定利用三到五年时间对尧山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开发,建成全省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区和以“尧文化”为特色的生态文化风景区。目前,正由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设计院编制尧山文化保护开发总体规划。

  围绕尧山文化的保护开发,我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,县委、人大、政府、政协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的尧山文化保护开发领导小组,制定了尧山文化保护开发方案,确定将尧山文化保护开发范围划分为核心区和控制区两部分,核心区即尧山现有5平方公里范围以内,不允许经营性开采和建设工业企业;控制区即周围10平方公里以内,对现有污染企业逐步实行关停、并转和搬迁。按照“保护为主、有序开发”的原则,当前重点抓好两项工作:一是启动尧山生态修复工程。从今年开始,利用3-5年左右的时间,对尧山山体和周边规划控制区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生态绿化,逐步恢复尧山及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。二是完成企业退场和安置工作。尧山区域内现有水泥厂6家、石料开采企业35家、石料场22家、石灰厂38家、石料加工企业104家,从业人员1.5万人,其中国有企业2家,分别为红山水泥厂和尧山建材公司,共有职工1500人。目前,我们已经停止了石灰石资源开采,关停了部分加工企业,计划逐步完成企业退场和安置工作。经初步测算,完成企业退场和安置,需采矿权价款补偿金1000万元,需企业退场和人员安置费1.5亿元。

  2、大唐帝陵。位于隆尧县魏家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,为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“建初陵”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“启运陵”,二陵合称“大唐帝陵”,简称唐陵或唐祖陵。其陵、碑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。现有各类文物遗存18件,包括唐狮、华表、翼马、鞍马、文武侍臣等。唐陵东侧还建有“光业寺”,县文保所存有“大唐帝陵光业寺碑”,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最有力的实物证据。隆尧是李唐故里,是天下李姓的发源地,这在史学界已成定论。1982年,大唐帝陵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今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3、柏人城遗址。位于隆尧县城正西12公里处,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二大城市和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中心之一,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。始建于春秋中后期,战国至两汉达到鼎盛,唐天宝元年(742年)被洪水淹没,延续1200余年之久。柏人城遗址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左右,大部分城墙轮廓清晰,平均残高2-6米,最高处7米,基宽16.5米,夯土筑就,保存基本完好。历史上曾发生过“刘邦遇刺”和刘秀歼王郎的“柏人城大战”等历史事件。周围密布战国、汉代古墓数千座,出土有陶器、瓷器、金属器等,是河北省罕见的古城墙遗迹和保存较好的战国时期古城之一。1995年被公布为省级大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(二)历史名人

  彦琮(557-610年)。俗姓李,法号道江,隆尧西部人,隋代著名高僧、大翻译家,也是我国佛教史上屈指可数的佛经翻译家和佛教著作家。撰写了《众经目录》,奠定了当时书写佛经总集的标准。一生共译经22部,论定了翻译外籍的楷模,还著有《天竺记》、《西域传》、《大隋西国传》等著作,促进了东西方佛教界的交流,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
  郭威(904-954年)。字文仲,今隆尧镇郭园村人,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,公元951-954年在位。公元951年代(后)汉称帝,建都汴(今河南省开封市),国号“周”(史称“后周”),即周太祖,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较为开明的封建统治者。

  柴荣(921-959年)。即周世宗,五代十国时后周皇帝,今山口镇山南村人。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。勤于为政、致力改革,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上均有成就,建树良多,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,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英主。

  樊腾凤(1601-1664年)。字凌虚,明末著名学者,今隆尧县东良乡西良前村人。著有音韵名著《五方元音》,在全国广为流行。清兵入关后,他积极参加反清活动,联合本村人高唐、高殿,邻村人梁路头、贾二杆杖等人,拥载邻村人叫赵二疯子的为皇帝,抗击清兵后来失败。樊腾凤在地窖里藏了三年,写成了《五方元音》。

  ⑤孔璠(生卒年不详)字诚甫,孔子五十三代孙,其父孔天祐由山东曲阜举家迁住尧山孔岗西侯村。春秋战国时期,孔子周游列国,曾于此处驻足,晾晒书简,因以名岗。

孔璠于元至元五年(1268年)初仕,历职政绩显著,颂声载道。曾任陕西河渠副使,率众重修郑国渠,灌溉良田4500顷,使关中富足。后任信、真二州路总管府判官,勤政为民,不侍权贵,清理积案,惩恶扬善。又历任云南提刑按察司签事、中书户部员外郎、县尹、徽州路总管府判官、提举万亿库黄州路同知、淮东道肃政廉访司签事,真定(正定)路治中、南阳知府等职,赠中顺大夫、上骑都尉、鲁君伯,为正四品。曾授陕西规措河渠副使,率众凿郑国渠,灌溉良田4500顷。后以南阳知府致仕。隆尧碑刻群内存有两通石碑,一为元大德元年(1297年)立《尧山孔氏先德之碑》,一为元延祐三年(1316年)立《尧山孔氏先茔之碑》,皆为元翰林院修撰龙岗(邢台市)董朴撰文,详细记载了孔璠生平事迹。


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