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障碍    |   

唐尧圣地 李氏故里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 政务公开  > 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 >  公告公示

病虫情3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

来源:农业农村局 时间:2023-03-22 字体:【  

体裁分类:公告公示    主题分类:农业、林业、水利    索引号:lyxnyj/1681098203348

病虫情报

隆尧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 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第三期            二○二三年三月二十二日

 

隆尧县2023年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

发生趋势预报

根据春季病虫基数调查,结合作物布局、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,预计我2023年上半年主要病虫害总体将中等程度发生,具体如下

 一、小麦病虫

由于冬前和早春气温偏高,部分地块底墒充足、表墒不足,利于茎基腐病、纹枯病等根茎部病害和蚜虫、红蜘蛛等虫害发生。预计2023年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程度发生。其中,麦蚜大发生,发生面积约60万亩;纹枯病、茎基腐病、根腐病、白粉病等病害中等程度发生,局部地块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分别约为18万亩、20万亩、18万亩、35万亩;如4月中下旬至5月初气候适宜,外地菌源充足,条锈病在我市流行风险较大,预计发生面积10万亩;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,赤霉病将在我市偏重发生,预计发生面积15万亩;麦蜘蛛总体中等发生,发生面积约为15万亩;小麦吸浆虫、麦叶蜂等偏轻发生,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,预计发生面积分别为10万亩、16万亩。地下害虫偏轻发生,发生面积10万亩。主要依据:

1.病虫基数:根据213-33日调查,小麦纹枯病病田率2.12 %,比去年减少12.41个百分点,平均病株率0.612.28%,比去年减少1.67百分点,没有发现侵茎株;小麦根腐病平均病株率0.84%,比去年减少0.66个百分点;未发现白粉病;茎基腐病病株率3.46%,比去年减少0.6个百分点;小麦吸浆虫平均0.09/样方(每样方10×10×20cm3),比去年减少0.83/样方;小麦红蜘蛛平均3.5/尺单行,与上年同期持平,最高达70头;地下害虫:蝼蛄平均0.078/㎡,比去年减少0.052/㎡;蛴螬平均0.6/㎡,比去年减少0.024/ ㎡;金针虫平均0.038/㎡,比去年增加0.33/㎡。

2.气象条件:据市气象部门统计,自121日~220日小麦越冬期间,我市平均气温-0.5,较常年偏高0.4,但在11416日、2324日出现两次寒潮天气,最低气温降至-16.72月平均气温3.2,较常年同期偏高1.73-5月份,我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23成,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偏高12。春季气象条件对小麦病虫害无不利条件。

3.生态条件:小麦播种时底墒充足、表墒适宜,越冬期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1倍,尤其是29日、1112日的雨雪过程,全平均降水量达到12.6毫米,有效补充了土壤表墒。虽然受去年1129日断崖式降温过程及1月份两次寒潮天气的影响,我市小麦冬季冻害发生程度偏重于往年,但随着近日气温回升,小麦进入返青期后调查,群体和个体发育指标均有所增加,部分麦田实现了转化升级,壮苗比例增大,一、二类苗比重接近常年水平,显著高于去年。

二、玉米病虫

玉米蓟马在晚春播玉米田中等程度发生,局部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12万亩左右;二点委夜蛾偏轻发生,麦秸、麦糠残留覆盖物多、未实施生态防控措施的地块发生重,发生面积10万亩左右。二代棉铃虫危害呈加重趋势,总体偏轻,局部偏重发生,发生面积12万亩左右;玉米二代粘虫偏轻发生,受外来虫源影响,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田块。玉米粗缩病在晚春播或早夏播玉米田的个别地块偏轻发生。草地贪夜蛾预计7-8月迁入我,与近年迁入时间相当,主要发生在晚播夏玉米田。主要依据:  

1.病虫基数: 213-33日调查,玉米螟百株活虫15头,比去年减少5.5头,成活率44.48%,比去年减少38.6个百分点。桃蛀螟百株活虫6.2头,比去年减少5.3头,比历年减少4.3头,存活率90.3%。二点委夜蛾每亩活虫数10.2头,比去年增加6.2/亩,存活率50%

2.气候条件:受去年1129日断崖式降温过程及1月份两次寒潮天气的影响,病虫害春季基数均较去年同期减小。3-5月,我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-2;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少23成。降水偏少,不利于春玉米苗期病害的发生。

3.生态条件:近年蓟马在我市呈加重发生态势,虫源基数大。农民防控意识逐渐提高,农机农艺措施逐渐改进,生态防控措施推广应用面积逐年增大,破坏了二点委夜蛾的适生环境。小麦-玉米两熟制,大部分地区玉米免耕、连作、秸秆还田、高水肥管理、农机械跨区作业等技术的普遍应用,有利于玉米病虫源的累积和发生为害。品种间抗性差异大,对玉米病虫害抗病性不强的品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。

三、棉花病虫

枯黄萎病、棉铃虫偏轻发生;棉花苗病中等程度发生,局部偏重;红蜘蛛、棉盲蝽中等程度发生;苗蚜、棉蓟马偏重发生。主要依据:1.病虫基数: 213-33日调查,各类作物田棉铃虫越冬蛹数量平均每平方米0.06头,比去年减少0.016头,蛹越冬死亡率为30.67%,比去年高17.2个百分点。2.气候条件:受去年1129日断崖式降温过程及1月份两次寒潮天气的影响,病虫害春季基数均较去年同期减小。由于早春回温早、温度波动起伏较大,发生倒春寒风险偏高。出苗时如遇冻害,苗病发生会加重。3.生态条件:抗虫棉占比高,棉铃虫向玉米等其他作物转移。抗虫棉对苗病抗性较差,利于其发病。棉田菌源充足,遇低温多雨等天气将利于苗病的发生。棉花插花种植地块多,近年苗期蓟马发生危害重;盲蝽象近年发生普遍,寄主种类多,有利其发生;棉花面积占比小,容易造成盲蝽象集中危害。

 

Scan me!

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